全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接近640萬 弗奇:不知秋冬是否好運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全球疫情實時監測系統顯示,截至美東時間9月10日下午5時28分,全美共報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6,390,840例,死亡病例191,612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Anthony Fauci)週四警告,在進入流感季節之際,不知美國能否交到好運,因此不能放鬆與新冠病毒正在進行的鬥爭。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News)10日消息,儘管在過去的兩周中,全美日新增病例數一直在緩慢下降,但全美仍有近20萬人因疫死亡,超過600萬例確診病例。 隨著全美進入流感季節,疫情防控形勢更加嚴峻。佛奇當日在哈佛醫學院的一次醫生座談會上提醒,全美需要加緊努力度過這個秋天和冬天,並指出這並不容易。他警告,永遠不要低估這種大流行的潛力,而且不要試圖只看到事情的樂觀方面。 曾經披露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水門事件」的知名記者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在他即將出版的新書中,曝光白宮方面早在今年2月7日時就已清楚得知新冠肺炎有多麼可怕,卻並沒有如實告訴美國公眾,反而在不斷淡化這種傳染病的危險。 對此,佛奇沒有提到有關人士,但卻總結經驗教訓。他講到,「從第一天起,我們真的必須意識到,我們對病毒一無所知。而且你必須足夠靈活以根據信息來更改建議、準則、政策。」

如果敗選 特朗普拒絕承諾權力和平過渡

總統特朗普23日在白宮表示,2020年大選結果如何,最終可能必須交由最高法院定奪,因此補齊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變得非常重要;然而,對於媒體提問倘若敗選是否願意將政權和平轉移給民主黨,特朗普再次不願承諾,僅說:「我們要看到時候的情況。」 據路透(Reuters)報導,被問到急著遞補大法官空缺,是否考慮到11月3日大選結果可能需要由最高法院決定,特朗普回答:「我覺得最後應該會由最高法院決定,因此要有九位大法官,是很重要的。」過去幾個月來,特朗普多次發言攻擊今年選舉不公,指稱在疫情期間採行通訊投票將導致「大規模舞弊」。 特朗普此前拒絕承諾接受11月的選舉結果,當拜登問及特朗普此番講話時,拜登對記者說:「我們處在什麼樣的國家?特朗普所說的話極不合理。」猶他州共和黨人參議員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在推特上說:「民主的根本是權力的和平過渡;任何有關總統可能不尊重憲法保障的建議都是不可想像和無法接受的。」

特朗普稱流感比新冠病毒更威脅 臉書刪文推特加警語

總統特朗普週一(5日)傍晚出院返回白宮後,今天一大早就在推特、臉書發文,指稱流感比新冠病毒的致命威力更強。對此,臉書與推特分別祭出行動,臉書刪文,推特除了對特朗普推文加註警語,還對推文做出分享限制。 特朗普今早推文寫道:「流感季節即將到來!每年有許多人,有時候超過十萬人,儘管有流感疫苗,還是因為流感而死亡。我們會因此封閉我們的國家嗎?不會的,我們已經學會如何與它共存,就像我們正在學習怎麼跟新冠病毒共存,對於絕大多數的人口來說,它的致命威脅是比較小的!」 特朗普的臉書發文在美東時間上午11時左右遭到移除。而在推特的推文發布約三小時後,才被推特加註訊息不實的警語。特朗普的臉書專頁擁有3150萬名追蹤粉絲,推特帳號則有8700萬追蹤粉絲。 臉書發言人史東(Andy Stone)6日證實,特朗普發文觸犯臉書有關禁止散布新冠病毒不實訊息的規範,因此已經遭到移除。 另一方面,白宮醫師康利今天表示,特朗普回到白宮第一晚獲得充分休息,他今天早晨「沒有症狀」,總體來說總統狀況非常好。

特朗普拜登舉行里民大會 兩人隔空對壘

總統大選第二場辯論會早前已被取消,但兩黨候選人卻展開隔空交鋒。其中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接受ABC電視台邀請,在費城舉辦選民交流大會;而總統特朗普也選擇在同一時間前往邁阿密戶外開講,由NBC電視台直播。特朗普在整場活動上照樣火力全開抨擊民主黨,而拜登則抓緊機會,痛批特朗普防疫根本是毫無作為。 總統特朗普的健康狀況一直備受關注,他在里民大會回應主持人賈斯禮(Savannah Guthrie)的開場提問時表示,自己已沒有任何新冠症狀,且15日在北卡的造勢活動中也感覺良好,但他一再迴避賈斯禮對他最近一次檢測為陰性的質詢。他表示,自己早已「接受大量新冠檢測」,但不是每天,且他已「不記得第一場總統辯論當天是否接受檢測」。 特朗普指出,「醫療專家對戴口罩防疫一事也有不同說法,佛奇也曾未呼籲民眾戴口罩」,但根據CNN報導指出,佛奇當時是因一線醫療工作者防疫物資極度緊缺而不提倡民眾囤積口罩,佛奇始終呼籲民眾戴口罩防疫。 另一方面,拜登強調口罩防疫的論點,卻恰好與特朗普相左。拜登痛批特朗普的抗疫政策,並表示,如果今天他是總統,打從疫情一開始,處理就有所不同。拜登表示,「從三月初的時候,我就會開防疫會議、戴口罩,科學界這麼說、佛奇博士也這麼說,應該採取預防措施,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建立全國防疫標準。」

最高法院裁定 北卡州可延長點算郵寄選票

最高法院週三(28日)裁定,北卡羅萊納州在大選投票日結束後9日內,可繼續點算郵寄選票。這是繼賓夕凡尼亞州後,共和黨第二次在點票爭議上遭遇挫折。 獲總統特朗普提名的新任保守派大法官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因沒足夠時間檢閱相關文件,所以沒有參與本次裁決。特朗普競選團隊及共和黨人要求法院,恢復6月時訂立的規定,只准接收大選日後3日內的郵寄選票。惟最高法院最終維持下級法院的裁決,延長接收郵寄選票的時限。 民主黨籍的北卡羅萊納州總檢察長斯坦(Josh Stein)歡迎裁決,形容是巨大的勝利,指法院支持州選舉委員會在新冠疫情下,確保所有合資格選票獲計算在內。 北卡羅萊納州和賓夕凡尼亞州均為搖擺州份,是特朗普爭取連任的關鍵。但最高法院早前已駁回共和黨的申訴,繼續容許賓夕凡尼亞州點算大選後3日內收到的郵寄選票。該州官員指,為免最高法院的裁決有變,大選日後收到的郵寄選票將分開存放。

總務署遲不宣布當選人 拜登陣營擬採法律行動

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的幕僚10日說,總務署遲遲不宣布拜登在上週選舉中擊敗總統特朗普勝選,拜登的交接團隊考慮採取法律行動。 總務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一般都會在選舉結果明朗時,承認是由哪位候選人贏得選舉,以讓交接團隊可以展開接掌政權的作業。儘管美國各大電視與新聞網7日紛紛宣布,拜登取得足夠選舉人票贏得總統職位,總務署仍未承認拜登勝選。 法律沒有明訂總務署何時必須確認勝選者,但拜登的交接團隊官員說,拜登明顯勝出,儘管特朗普拒絕承認敗選,總務署遲遲不宣布總統當選人是不合理的。特朗普陣營已提出一系列訴訟挑戰選舉結果。然而,全美各地的選務官員說,沒有證據顯示選舉出現嚴重舞弊;法律專家認為,特朗普不太可能勝訴。 總務署署長墨菲(Emily Murphy)是2017年由特朗普任命,發言人說,她尚未判定「明顯勝出的贏家」。親近墨菲的消息人士說,她是非常謹慎的專業人士,將花點時間做出慎重決定。總務署遲遲不承認拜登勝選,將讓拜登團隊無法取得數以百萬計美元的聯邦資金,也不能跟情報機關等部門的官員會面。

兩疫苗已申請授權 肥胖、老年人可望聖誕前接種

莫德納公司(Moderna)今天表示,已在美國和歐盟為自家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申請緊急使用授權,使得美國在聖誕節前展開第一波接種希望大增。此外,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評估,肥胖者與老年人將優先接種疫苗。 莫德納今天向歐盟藥品管理局(EMA)申請相關授權,莫德納同時也請求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檢視新增資料,內容顯示莫德納的疫苗防護力達94.1%,在預防重症方面成功率100%。 另外,輝瑞大藥廠和德國夥伴BioNTech在11月20日也已為他們合作研發的疫苗,向FDA提出緊急使用授權申請,預期12月10日後不久即可獲准。衛生部長艾薩表示,有望在聖誕節前看到這兩支疫苗推出,開始提供民眾接種。艾薩表示,將由各州長決定第一波接種對象。 此外,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今天進行會議,討論疫苗注射順序。其中肥胖被認為是讓新冠肺炎病情加劇的重要因素,因此肥胖者可能被列為優先注射;CDC目前初步規劃出四個群體得以優先注射,包括醫護人員、重點領域與必要勞工、老年人,與包括「嚴重肥胖」在內有過往病史的民眾。 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也表示,疫苗必須先讓健康的成人注射確定安全有效,才能輪到兒童,至少還得等上好幾個月。

拜登公開接種疫苗提升民眾信心? 佛奇:應速施打

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15日表示,他的首席醫學顧問、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敦促他接種新冠疫苗,「早打比晚打來得好」,但他打算按號碼牌排隊等候,屆時會「公開」接種,提升民眾對疫苗的信心。 目前由於疫苗數量有限,第一批先供應給醫療專業人士,接下來給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者,原因是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最容易受新冠病毒所害。 拜登在11月20日已屆78歲,列居高危險群,但他不願自己看來有權優先接種疫苗。他對記者表示,佛奇建議他早打比晚打來得好,但他希望自己確定是按號碼排隊取得疫苗,接種時一定通知媒體,公開過程。 佛奇接受節目訪問時表示,出於「安全理由」,讓拜登及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很重要,大家「希望他元月就任總統時已有完全抵抗力」。佛奇談到特朗普時表示,雖說特朗普曾染疫,可能擁有抗體,但醫學界還不曉得抗體的保護力有多長,所以他建議特朗普也接種,副總統亦然。 另外,拜登昨天前往喬治亞州,為民主黨人華諾克(Raphael Warnock)和奧索夫(Jon Ossoff)站台造勢。希望喬治亞州選民在明年1月5日參院補選中,讓兩位民主黨候選人當選。拜登昨天在演說中警告,讓共和黨人續掌參院,可能影響他大部分的政策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