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簽署行政令 對土耳其進行制裁
總統特朗普宣佈對土耳其採取連串抵制措施,希望迫使土耳其停止在敘利亞東北部對付庫爾德族武裝組織。
昨日下午,特朗普在社交網站上發出聲明,宣布即將對土耳其實施一系列嚴重制裁。聲明宣布,美國將把土耳其鋼鐵的進口關稅,從25%提高到50%,並立即停止與土耳其就價值1000億美元的商品所進行的貿易談判。該命令將對廣泛的結果進行授權,包括經濟制裁、財產封鎖以及禁止入境美國等。
特朗普表示,如果土耳其政府執意朝這條危險且毀滅性的道路前進的話,已準備好立即摧毀土耳其的經濟。副總統彭斯表示,特朗普今天曾在電話中,要求埃爾多安立即停火,停止侵略敘利亞,並開始與敘利亞的庫德族民兵談判。
馬克龍在聯合國大會呼籲就伊朗核問題重開談判
在總統特朗普呼籲各國與美國合作進一步孤立伊朗的講話後,法國總統馬克龍周二在聯大發表講話,呼籲美國及2015伊核協議簽約國與伊朗重開伊朗核問題談判。
馬克龍指出,國際社會並未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無論是在氣候危機還是生物多樣性方面。他指出,世界某些地區面臨各種前所未有的緊張局勢,例如海灣地區、薩赫勒地區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不斷加劇的貿易緊張局勢。同時技術變革及其後果也對國際社會帶來關切。
馬克龍表示,「面對當今的危機,我們擁有科學知識、資金、創新能力和聯合國框架。我們還需要的是勇氣。我想在此發出的呼籲事關勇氣。關於建立和平與承擔責任的勇氣」。他表示,在全球各地,建設和平都要冒風險,對話、妥協和重建信任的風險,尤其是在中東和海灣地區。
針對伊朗局勢,馬克龍重申,對「伊核協議」施壓的戰略只會導致該地區的緊張局勢加劇。伊朗也通過最大程度地對該地區施壓的方式回應美國。9月14日沙特油田遭遇襲擊事件明顯改變了局勢。馬克龍對此表示,目前全球所經歷的危機不能通過退回到民族主義來解決,世界必須重塑強大務實的多邊主義。合作是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且合作必須產生具體的結果。
韓國民眾抗議不滿撤僑隔離區設附近
據報道,韓國30日再確診兩宗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其中一宗是境內感染,為韓國首例。該國目前確診病例增至6宗。而被撤離的僑民安排在位於忠清南道牙山市和忠清北道鎮川郡的隔離中心,引發當地民眾抗議。
韓國疾病管理本部30日表示,當天確診的一名56歲韓籍男患者,為韓國首宗境內感染。他曾接觸過第三例確診患者,後者20日從武漢入境韓國並無癥狀及後在社區自由活動數日,曾到過首爾江南和京畿道高陽市一山一帶的餐廳和咖啡廳等多處,到25日起才被隔離,26日確診感染。該56歲男子隨後接受觀察,過程中被確診染病。
韓國外交部表示,第一架從中國武漢起飛,搭載367位僑民的包機,31日晨降落金浦國際機場。當局將撤離的僑民送進位於忠清南道牙山市和忠清北道鎮川郡的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隔離兩週,引發當地民眾抗議,官員前往當地試圖化解民眾怒氣,遭抗議民眾擲雞蛋,膠樽等洩憤。警方稱,示威者向前往鎮川郡解釋政府計劃的保健福祉部副部長金剛立投擲膠樽,紙杯等。
行政安全部長官陳永30日抵達牙山嚮當地民眾說明時,遭抗議民眾擲雞蛋,警方只好撐傘保護。還有牙山民眾向陳永罵髒話。牙山、鎮川兩地也有民眾以拖拉機,阻擋政府指定隔離設施的進出道路。
以色列大選再陷僵局 內塔尼亞胡與甘茨勢均力敵
9月18日以色列選舉的計票工作仍在進行中。已經得到的計票結果顯示,兩個主要政黨都沒有得到61席,在議會120個席位中要想成為多數聯盟必須拿到61席。
來自利庫德集團的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星期三早些時候對支持者發表講話時,沒有宣稱獲勝,也沒有承認敗選。他告訴支持者,他將在未來幾天努力組建一個強大的猶太復國主義政府,將阿拉伯政黨排除在外。
以色列前總參謀長、藍白黨領袖班尼·甘茨面對歡呼的支持者表示,他將努力組建一個表達人民意願廣泛團結的政府。一旦選舉結果揭曉,總統魯溫·瑞夫林將與每個黨派舉行磋商,並要求內塔尼亞胡或甘茨組建政府。
跟上次一樣,這次選舉的關鍵人物是前國防部長阿維格多·利伯曼,他是主要由俄羅斯支持的「我們的家園以色列黨」的領導人。利伯曼支持由內塔尼亞胡的利庫德集團、甘茨的藍白黨以及他自己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沒有極端正統派,也沒有其他較小的政黨。上次選舉之後,甘茨表示,只有內塔尼亞胡辭去利庫德集團主席一職,他才會考慮組建這樣的政府。內塔尼亞胡面臨一系列腐敗指控,包括欺詐和違反信託。內塔尼亞胡曾希望贏得明顯多數,大多數人預期他接下來將通過立法給自己豁免權。
以色列阿聯酋達成和平協議 歷史性專機直航
以色列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達成和平協議,兩國關係正常化。當地時間31日,由白宮高級顧問庫許納(Jared Kushner)及以色列官員率團乘搭、首班由以色列前往阿聯酋的商業航班順利抵達阿布達比。
美國及以色列政府的高層代表,從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乘坐歷史性第一班從以色列直飛阿聯酋的商業航班,前往阿布達比,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政府商討以色列與阿聯酋關係正常化的協議。除了創造兩國交流的第一次,該班由以色列航空營運的客機,飛越了沙烏地阿拉伯的領空,也是歷來首次。
白宮高級顧問庫許納及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都有參與今次歷史性飛行。客機在當地時間週一下午降落阿布達比機場,多名阿聯酋官員在停機坪迎接。
雖然未有親自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也為事件在社交網站發帖文,形容這就是和平的模樣。
以色列與阿聯酋關係正常化協議是由美國牽頭,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20多年來的首次和解。 庫許納表示,美國可以維持以色列的軍事優勢的同時,提升以色列與阿聯酋的關係。他又稱,巴勒斯坦人應該走到談判桌。
參議院通過美墨加協定 特朗普贏一仗
參議院周四(16日)大比數表決通過用以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的《美墨加協定》(USMCA),將會交總統特朗普簽署,被認為是受到彈劾案纏擾的特朗普一項重大勝利。
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以89票對10票通過協議,若在特朗普簽署後,加拿大國會也通過協議的話,協議便會生效。此前,由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與特朗普政府經過多個月的談判,強化了勞工權益和收緊了環保規例之後,終於上月19日通過協議。
USMCA的優勢在於,不但勞工權益等有所強化,相比起NAFTA,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1.2萬億美元的貿易額亦得以保留。墨西哥總統奧夫拉多爾(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周四稱,美國國會通過USMCA對墨西哥經濟來説是個好消息,並預期會鼓勵新的投資。
默克爾慶祝65歲生日健康亮紅燈引關注
德國總理默克爾今日慶祝六十五歲生日,在召開內閣會議前,收到閣員送上鮮花祝賀。默克爾近日身體狀況備受外界關注。她一個月內三度在出席公開活動時,出現全身顫抖,之後她兩次接待到訪外賓的歡迎儀式上,也改為全程坐下。
默克爾昨日出席迎賓儀式時,第二度全程坐著,聽軍樂隊演奏國歌。昨日他在首都柏林以軍禮歡迎,摩爾多瓦總理,桑杜來訪。現場演奏國歌時,默克爾全程坐在椅子上。
默克爾過去一個月內三度在公開場合不由自主顫抖。第一次是在今年六月,當時她在歡迎烏克蘭新任總統訪問柏林。在國歌奏響時,她突然開始不受控制地顫抖,幾分鐘後她很快恢復。之後她表示是由異常高溫天氣及脫水導致的。九日後,在與德國總統一起參加的一個場合,她再次顫抖。而上星期在歡迎芬蘭總理訪問柏林時,她第三次出現顫抖。
德國政府一位發言人表示,第三次顫抖是第一次顫抖後心理後遺症導致的。對顫抖的擔憂,導致她再次出現同樣症狀。第二日,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類似情況,她與丹麥首相在歡迎儀式上,選擇坐著欣賞國歌演奏,並在星期二迎摩爾多瓦領導人時,再次坐著出席活動。不過,默克爾始終堅稱自己很好,外界不須擔心她的健康狀況。
瀕危亞洲黑熊罕見現身南北韓非軍事區
朝韓非武裝地帶發現韓國一級瀕危野生亞洲黑熊,這也是韓國首次近距離拍到清晰的純野生亞洲黑熊。此前南韓環境部曾推測境內野生亞洲黑熊已滅絕。
南韓環境部指出,非軍事區是一條大約寬4公里的帶狀走廊,橫跨朝鮮半島,上面散佈著地雷區和防禦工事。這是世界上最後一道冷戰防線,而非軍事區也以未受開發影響的少數大自然區域聞名,同時也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環境部指出,這頭亞洲黑熊是在去年10月間,被一具無人的研究攝影機捕捉到。儘管以往曾有駐防的士兵說,他們在非軍事區裡面見過亞洲黑熊,但這是第一次在這個地區捕捉到亞洲黑熊的影像。南韓國家生態研究所指出,影像中的黑熊估計是青少年時期,大約8-9個月大,重量大約25-30公斤,他們認為,這頭黑熊是與父母一起生活在非軍事區中。
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瀕危物种红皮書評估系統(Red List),這種黑熊的拉丁文學名是Ursus thibetanus,被列為易危等級。根據南韓政府,在非軍事區當中已被證實的動物和植物物種,超過五千種,其中包括中華斑羚(long-tailed goral)、野山羊(wild goat)以及北海狗(northern fur seal)。環境部官員表示,最近在非軍事區發現亞洲黑熊,再次證明這個地區獨特的生態價值。
諾貝爾醫學獎英美3人獲獎 細胞運用氧氣研究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今日揭曉,得主是哈佛醫學院教授凱林、英國分子生物學家雷克里夫、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塞門薩。他們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濃度變化的能力,三人將平分九百萬瑞典克朗獎金。
諾貝爾大會指出,當前學術界的實驗室與藥廠都致力於研發新藥,通過由啟動或抑制氧氣感知機制,以介入不同的疾病狀況。他們建立了解氧氣濃度,如何影響細胞新陳代謝與生理機能的基礎。塞門薩研究建立了紅血球生成素的基因,這個基因可使人體產生更多紅血球,以及隔離適應氧氣濃度稀薄的高海拔生活。塞門薩運用這種發現,證明氧氣感知機制存在於人體幾乎所有的組織中,很多疾病與紅血球生成素有關,包括腎衰竭與嚴重貧血。凱林發現癌症腫瘤利用人體調節適應氧氣的機制,控制血管的生成,讓納米管擴散。
「多里安」襲巴哈馬 43死 災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颶風「多里安」(Dorian)一週前肆虐巴哈馬,釀成嚴重災情,許多人至今仍流離失所,被迫遠離支離破碎的家園,尋求庇護。死亡人數已攀升至43人。
已減弱為後熱帶氣旋的「多里安」重創巴哈馬後橫掃美東,再襲向加拿大東部地區後,很快就會轉進北大西洋。但遭嚴重侵襲的巴哈馬災民仍爭相尋求避難所,還有相當多在民流離失所命運未卜。巴哈馬總理米尼斯(Hubert Minnis)警告表示,死亡人數恐怕還會「大幅」攀升。阿巴科島目前有35人喪命,大巴哈馬島則有8人死亡。
巴哈馬居民稱,災區情況十分嚴峻,尚未尋獲的遺體氣味加上堆積如山的垃圾,相當折磨人且不衛生。當局表示,還有數百甚至數千人下落不明,搜救作業仍在持續當中。米尼斯指出,拿索「恐無法容納所有」阿巴科島災民。聯邦航空總署(FAA)今天宣布,已對巴哈馬領空發布臨時飛行限制。FAA在聲明中稱,應巴哈馬政府要求,已向進入巴哈馬颶風「多里安」災區領空的美國飛機和飛行員,發布臨時飛行限制(TFR),以保留空域進行搜救及人道援助。